[CH02-1.3] NFC Type 2 TAG 概觀

首先,各位要先建立一個概念:每個NFC TAG和RFID TAG一樣,仍保有唯一且不可改變的流水序號(UID),每個都不同。以Type 2的TAG來說:每個TAG含有7個位元組(Byte)所組成的UID,理論上有256組合(72兆個)後才會有重複的可能。加上檢查運算碼,放置在記憶體開始的3個資料區塊(Block)中,每個區塊含有4個Bytes。

每個NFC TAG,可能採用不同規格與廠家的晶片。當NFC的讀寫設備偵測到高頻段的的標籤時,就會自動以其支持的協定輪詢。 確認後再以選定的協定,來將TAG晶片的序號與內含的資訊一一讀出。 為了達成這個跨廠家、又跨平台的相容性,每ㄧ類型NFC TAG都必須遵循NFC協會所定義的RTD(紀錄形式定義)來規範,且TAG內的記憶體架構通常會如右圖(圖.32)來安排; 記憶體的開端是系統設定區(System Area),其內存放是晶片的UID(佔4-7個位元組不等)、檢核碼、記憶體存取控制位元(Lock Control Bit)等。 此區之後就是NFC資料的專用區(NFC Forum Data Area),其內包含:4個位元組的記憶容量設定區塊(Capability Container)與各種資料控制區塊(TLV)。 其他沒有特別標示的區域(User Area),可作為自由使用,當然,NFC的設備不會為你解譯這個區域。

記憶容量設定區塊 (Capability Container)
含連續的4個位元組,首先為NFC協會鑑別碼(0xE1);再來是採用規範的版本編號,各以4個位元來表示X.Y版(例如1.2版=0x12);第3個位元組為記憶體的容量:是為其內的數值*8個位元組,例如0x06表示含6*8個位元組;0x10表示含16*8個位元組; 0xFF表示含256*8位元組;最後,第4個位元組為描述記憶體目前的使用機制:前4個位元表示讀取記憶體時的機制,其值為0時表無需安全認證。後4個位元針對寫入機制,和讀取設定方法相同,但其值為 0xF 時表禁止寫入。

資料控制區塊(TLV)
NFC協會認定的資料區間,是由這些一連串資料控制區塊所構成,並不一定所有的控制資料區塊都要存在,換句話說有些是可以省略的。 由於TAG內含的資訊,將以無線通訊的方式來傳送,每個區塊的控制資料採用TLV的協定方式來傳送:T-控制資料類型;L-區塊長度;V-資料內容。這些控制資料的區塊包括:


每個控制資料區塊的格式,均包含先前提到T、L、V三個部份:
T:控制資料類型;是一個位元組的長度,其值如上表所列;
L:區塊長度;可以是一個位元組([00]h~[FE]h)的短格式,也可以是3個位元組([FF 00 FF]h ~[FF, FF FE]h)的長格式,通常在NDEF訊息的區塊才有機會用到
V:資料內容;依其類型各有不同的定義。

這些不同的控制區塊,僅Null和Terminator的區塊長度與資料內容都是"0",是單獨一個位元組的形式。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