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H01-3] NFC vs. RFID 應用大不同!
如果先直接就字面上的意義來瞭解,可以這樣區別:RFID(Radio Frequecy IDendification)是一種應用無線射頻的識別技術,著重的是帶有唯一識別碼的電子標籤(Tag),以識別為基礎的衍生應用,包括:產品履歷識別、物流追蹤、票證門禁管理等。 而NFC雖然源自高頻段 (HF, 13.56MHz) 的RFID技術的整合,但卻強調的是近場通訊的應用,也就是說:規範在5公分以內的近接距離內,裝置之間或裝置與電子標籤之間,彼此通訊與交換資訊的協定與格式。
筆者在接觸RFID的第一份工作,是用在動物身上的RFID身分識別的應用。 利用如米粒大的生化玻璃管將Tag IC和天線棒包起來,可以植入動物體內。 此種標籤是工作在所謂低頻頻段(LF, 125KHz~134KHz),目前普遍使用在寵物狗的名籍管理,或種豬、牛、羊畜牧管理的應用上;也被製成鴿子的腳環,作為賽鴿勝負的依據。 早期RFID開始盛行時,主要還是用在門禁管制的應用上。 當時正逢美商Honeywell的12年應用專利到期,所以原先被普遍使用的磁卡刷卡門禁,便汰換成先進的RFID技術。 許多標榜高科技的公司,莫不以此為出入不同區域與員工識別結合的層級管制,來彰顯科技時尚的一種優越感。 慢慢地,都會大眾捷運系統的票證金流管理,所需求安全的讀寫感應卡片的機制,讓高頻13.56MHz RFID IC逐漸在市場上展露頭角。 都會百姓莫不人手一卡成為主流;然後高級社區門禁、電梯樓層的分層進出管制的導入;公司識別證、校園卡結合小額簽帳吃午、晚餐;儼然成為草偃風行無所不在(Ubiquitous)的一種應用。
當然,除了這些門禁與金流合體的應用大行其道外,RFID TAG應用在玩具中,作為物件的識別也有一段長久的歷史。 從最早期星際大戰的發聲公仔辨識;智慧型洋娃娃與配件的互動;學齡幼兒學習性玩具的導入;到日本當紅假面騎士變身系列玩具,都是著眼在ID識別來達到與玩者互動的多樣趣味。
有趣的是,NFC技術的推展也有一段5年以上的歷史,卻直到2012年因Google Android平台手機的全面支援,才展露出銳不可擋的氣勢。 把高頻段RFID的讀寫器,直接植入在智慧型行動平台的手機與掌上型平板電腦中,正如同打通任督二脈般,挾帶行動上網、雲端運算與豐富多樣App的協助下,在等待NFC金流付款機制廣泛建置完成前,率先使用TAG感應的商業與社群應用、同儕間快速交流訊息,與家用照明控制、電器產品的個性化設定,等等諸多開展的應用後勢可期。
RFID未竟之志,NFC接手實現!
我們回顧一下,以前在談RFID技術專論或書本中,所構築的應用美景,大都因為RFID讀寫器很難做到像手機這樣的功能,而仍停留在空想尚未能實現的階段。 如今,NFC手機的竄紅將改變這一切,許多應用已付諸實現。先舉一例:
【早期】一直以來,自主健康管理在老年化的社會日顯重要。原先利用 RFID 技術可以把量到的血糖記錄、體重BMI值、活動的卡路里寫到個人的 RFID 卡片中。然後,透過讀卡機上傳至個人電腦內,再利用分析軟體,監控自身的健康狀況。但受限與 TAG 記憶體的容量,很難累積一段時間的記錄,或集多種資料於同一張卡片。再者讀卡機與PC端連線的紅外線設備已不再是標配了。
【現在】新上市具NFC傳輸介面的體重計、血壓計、隨身活動記錄器紛紛出籠,不但可長期記錄,還可立刻與手機連結上傳資料,並啟動相關的App,善用手機圖形運算與網路儲存功效,讓保險業者樂於免費提供如活動記錄器來給自己的客戶,一同在雲端維護客戶的健康。
留言
張貼留言